业内信息
首页 -> 业内信息

再析当前建筑业的12个热点问题

发布时间:2019-06-19 浏览次数:3824

析当前建筑业的12个热点问题

口文/汪士和


国务院办公厅19号文《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》中第一句话就是:“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。”建筑业的热点问题关系行业的发展,影响着企业的改革和长远规划,值得也必须要深入研究和探讨。建筑企业只有将这十二个问题研究透彻,才能让管理接地气,促进企业改革发展。

热点一:建筑业“营改增”真的减负了吗

  国家从201651日正式推行的建筑业营改增,虽然经过有关部门的不断完善,但实际效果仍然是建筑业企业增加负担了,2017年全国建筑业的产值利润率未增反降。原因是多方面的,国家统计数据值严重失真,拖累了营改增政策制定;建筑业现行经营管理模式,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处于末端,而他们恰恰面对很多无法抵扣的前端;再加上政策上造成抵扣不充分和无法抵扣的问题,用营改增同口径比较,建筑业企业相当于多交了税,这绝不是国家税改政策的初衷。希望通过深化改革让建筑业营改增政策接地气,不能把国外成熟建筑业市场的政策生搬硬套到国内,应完善后续政策。第一,能把“将现行商品混凝土简易计税办法调整为一般计税办法,增加建筑业可抵扣进项税额”政策落到实处,因为商品混凝土不仅价格飞涨,而且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例达20%以上,所以这是企业能够抵扣的重要途径;第二,能督促银行对贷款利息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,让建筑业真正能享受到国家营改增减轻企业负担的红利。

热点二:最低价中标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

项目最低价中标,并不等于最低价结算,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”,中标后的可操作空间让有些企业不惜报出低得离谱的价格,中标后再通过所谓的“做工作”,把低价中标的损失补回来。在国外实行的最低价中标被公认既节约投资,又有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,为什么在中国就行不通?因为我国现行的最低价中标的做法和国际上是不接轨的,客观的情况和条件与国外有很大差距。其一,国外采用的通行做法是设计施工一体化,国内基本上还是设计施工两张皮。其二,理念不一样,国外的最低报价中必须包含企业的合法利润,如果为了竞标降低合理利润,会被作为废标。其三,国外有完善的信用体系,完全按照合同办事,国内却存在具有霸王条款的阴阳合同。其四,社保体系不一样,国外工资、奖金、福利统统计入成本,而我国建筑业成本计算过程中的社会保障费是远远不足的。其五,双担保,国外甲方要求乙方担保,乙方可以要求甲方支付担保,但在国内往往只要求施工企业支付名目繁多的各种保证金,但对甲方几乎没有约束条款。与其实行最低价中标,不如实事求是地采取优质优价政策。建筑企业的合法利润必须给予保证,从而达到确保工程质量的目的。

热点三:人工工资严重倒挂,企业政策性亏损严重

企业的工资定额与市场人工成本变动不匹配,各地方通过调研、测算到最后制定出定额本子一般需要两年时间,而这两年的时间无论技术工种还是非技术工种的价格都发生了变化,而企业只有通过市场价格才能招到工人,却要按照定额本子规定的价格进行预算和缴税。政策的制定存在滞后性,导致了建筑企业的政策性亏损。

热点四:各类保证金还有待进一步压缩和规范

以前建筑业各类保证金名目繁多,泛滥成灾,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。企业参加招投标要交投标保证金,中标后要交履约保证金,然后要交质量保证金、安全保证金,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等。据测算,5680各项目,按照工程报价5%收取保证金,最后平均只用了0.5%。现在,保证金已经从十几项降为了四项,取得很大进步,但是有些问题还是可以通过深化改革继续优化,比如农民工工资保证金,将其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,对于信誉度高的企业减少农民工保证金缴纳,增强企业资金流动性。如何加强深化改革,实行综合保证金制度,优化对保证金账户的管理,简化保证金的交取流程,提升政府公信力,将保证金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,将大大减轻企业负担,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和进一步探讨。

热点五:关于工程决算拖延的问题

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与工程款决算拖延问题紧密联系。由于基建验收程序制度上的缺陷,经常工程质量验收了,但尚未竣工结算,住房销售许可证却已经发放了,使得施工企业为了结算问题伤透脑筋。尽管工程款未收到,但是农民工工资必须支付,否则施工企业就要受到处罚,轻则停止招投标,重则清出当地市场,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实际上是不公平的。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高度的重视,相信基建验收程序也很快会进行完善。

热点六:装配式推广如火如荼

装配式施工作为建筑业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,已在全国范围大张旗鼓的展开。国办19号文明确要求: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,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,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%。据统计,江苏今年装配式基地已经超过200个,各企业在地方政府的补贴优惠政策下大张旗鼓地开展装配式。推进建筑产业化是建筑业发展的需要,方向是好的,但一定要实事求是,做好顶层设计,从数量、位置、规模等方面做好规划工作,谨防产能过剩。

热点七:BIM技术必须大力发展

BIM技术是精细化施工的重要手段,对于解决管线碰撞、机电安装等问题有重要作用。在新的形势面前,传统的管理模式是远远不能适应了,必须要改革。现在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已相当普遍,看上去先期投入不小,但真正用上了就离不开,可以说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。

热点八:经规范清理后的PPP项目,是有实力企业的优选项目

PPP项目是BT项目的失败后的改革完善。在PPP模式的初始阶段,有人说:“什么PPP,就是骗、骗、骗”,有的地方政府搞假的PPP2018年财政部对PPP项目进行全面清理,41经过3个月清理,原入库清单的PPP项目被清理掉1798个项目,涉及投资1.78万亿人民币。PPP项目需要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,确保投资人的回报,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中,让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心大胆地参与进来。而在PPP立法出台前,建议在PPP特许权协议示范文本中对投资回报方式、价格调整和补偿方式加以明确约定。经规范清理后的PPP项目,是可以促进行业发展,造福人民的。

热点九:资质改革工作再度摆上议事日程

随着社会发展和改革的深入,资质管理工作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,特别要是对照国家简政放权的“放管服”要求。过去资质管理一直停留在监管二字,以监管代替发展,觉得监管到位就发展了,设置了很多专业门槛和标准,人为限制较多,存在很多无法考核真假的指标,变相养活一大批中介公司和各种事务所,让企业凭空增加管理成本,同时为甲方肢解工程提供了理由。可以通过税收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社会价值,反映行业对社会的贡献,合并资质种类,设立通用资质。

热点十:企业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于产权及股权制度改革

产权及股权制度改革无论是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的重中之重,是国有企业和民企都要面临的问题。通过两个例子说明。

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,原是北京城建集团下属企业,性质国有,2008年进行改制。北京城建集团占股29%,领导班子团队占31%,另两家民营企业各占20%,是典型的产权混合改革模式。改制近10年时间,目前发展成拥有房屋建筑、市政公用、建筑装饰装修、文物保护、园林古建筑、钢结构、起重设备安装等7个一级资质的大型施工企业。2007年底该公司产值13亿元,2016年底是62亿元,比改制前增长3.8倍;2007年公司实现利润626.3万元,2016年是5032.7万元,比改制之前整整增长了7倍,职工收入改制后实现了翻番。

南通四建创立于1958年,2000年完成产权制度改革,国有资本全部退出。改制之初该公司完成产值不足7亿元,2016年完成产值400多亿元,他们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绩,与企业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分不开。公司采取投资者、经营者合二为一的管理架构。2006年起实施股权流转和股东进退出机制,股权始终掌握在公司在职在岗的骨干手中。具体做法是到龄退休、调离公司、因病去世或在换届选举中落选,都必须按规定办理股权转让手续。公司的治理结构充分融合中国社会主义核心元素,保证了权力来源的公平,为所有后来者打通了上升的管道,从根本上解决了改制企业能否长久发展的问题。

热点十一:农民工实名制管理

农民工实名制问题是热门问题,建筑工人流动量大、社保体系还不完善等问题,不仅严重伤害企业利益,而且也不能维护好建筑工人权益。建立建筑工人信息平台,开展“实名制”管理,改变建筑工人无序流动的局面,并且逐步做到把建筑工人的身份信息、培训情况、职业技能、从业记录等都纳入信息化管理,协调农保和社保的缴纳,这无疑是改革建筑业用工制度的必由之路。

热点十二:建筑材料网上集中采购

建筑业是数据化起步比较晚的行业,建筑材料网上集中采购,应该是企业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。目前行业已有的筑材网、筑集网、筑牛网,有些企业也有自己的采购平台,他们就是建筑业的阿里巴巴,不同在于他们又结合建筑业的实际,把“材料流、资金流、合同流、发票流”做到了“四流合一”,实现了建筑材料“去时空、去中介,线上线下零距离”的的对接,不仅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,还适应了营改增的要求,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。

关于“工程总承包”和“绿色施工”两个话题,已经被同行的专家长时间热议,大家都分享了经典理念,本人就不在画蛇添足。

主办单位:南京建筑业协会   备案序号:苏ICP备10205300号-1
电话(TEL):025-84592563  传真(FAX):025-84592563
邮 编(Mail): 210014  地址(address):南京市秦淮区石杨路116号江苏省住建大厦A座7楼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