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内信息
首页 -> 业内信息

企业技术中心不应成为“摆设”

发布时间:2013-07-04 浏览次数:2762

热点聚集


企业技术中心不应成为“摆设”

    据新华日报,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年12月22日联合公布了对37家省级建筑企业技术中心的考核结果,除一家技术中心未按要求上报评价材料被撤销资格外,另外36家技术中心得分大部分在65至69分,无一家达到85分的“优秀”标准。
    这一考核结果,既出人意料,也在情理之中。
    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统计,鲁班奖设立25年来,全国共有1638项工程获奖,江苏省以107项拔得头筹,超过北京(100项)、上海(95项)和浙江(91项),也超过中建(103项)和铁道(102项)。而且,这107项鲁班奖绝大多数为拥有省级技术中心的30多家特级企业所获。获鲁班奖数量多,企业技术中心却如此不如人意,从这个角度看,考核结果确实出人意料。
    2012年上半年特级资质就位之后,有不止一家江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:“说实话,我们对特级资质就位中的一些指标,并不全是为企业发展去完成的。成立省级技术中心,搞信息化建设,都是为应对检查、验收。”从这个角度看,考核结果又在情理之中。
    当然,这一尴尬绝非江苏独有。其他绝大多数省市还没有开展此工作,并不能说明其技术进步就搞得好。根据记者的采访,除中央企业在技术进步方面做得很扎实之外,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大多“差得很远”。记者曾采访过不同省市的特级企业,多数老总们在为同一个问题发愁:“信息化设备买了,技术中心建了,专家组验收也通过了,可怎么才能有效地使用呢?”河北省一家特级企业总工程师的话更有代表性:“换汤不换药,该咋干还咋干。我们为应付资质就位成立的省级技术中心,一年多了一个课题也没做,完全是摆设!”为了特级资质就位,许多企业斥资上千万元搞信息化、建技术中心,全国特级企业仅此项开支累计至少也有几十亿元。但是,多数企业在资质就位之后就束之高阁,投入不足甚至不再投入,人才缺乏甚至没有专门人才,为资质就位而被动取得的技术成果正在沦为“摆设”。
    如何发挥特级资质标准关于技术进步指标的作用?如何让这几十亿元的投资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,而不是企业“永远的痛”?
    首先,主管部门应进一步研究行业发展问题。修订特级资质标准的初衷是要推动全行业的技术进步,资质就位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,特级企业有了信息化系统和技术中心,不代表行业就技术进步了。为什么企业创鲁班奖的热情很高?因为鲁班奖可以在企业投标时加分,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,可以获得地方政府专项奖励资金。广大企业争先恐后创奖,直接带动了全国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,有效地实现了设立鲁班奖的目的。这就是政策引导的作用。相比之下,在技术进步方面,还缺乏类似非常有效的政策引导措施。
    其次,特级企业需要长远眼光。从长远看,推动技术进步需要持续投入,包括人力和财力,技术实力的提升必将为企业带来丰厚回报。项目遇到难题,技术中心牵头攻关,成果直接投入施工应用,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,技术中心真正成为企业加速发展的“推进器”。
  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。全国两百多家特级企业,每家至少有一个技术中心。这两三百家企业技术中心,理应承担着建筑行业技术进步的历史使命。减少“摆设”,增加“推进器”,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。

 


 

主办单位:南京建筑业协会   备案序号:苏ICP备10205300号-1
电话(TEL):025-84592563  传真(FAX):025-84592563
邮 编(Mail): 210014  地址(address):南京市秦淮区石杨路116号江苏省住建大厦A座7楼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