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内信息
首页 -> 业内信息

融合发展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经

发布时间:2013-07-04 浏览次数:3041

 

融合发展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经
口文/李德全

   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任务。作为传统产业的建筑业,多年来以外延的规模扩大为其发展的主要特征,利润水平偏低,高端人才缺乏,产业素质不高,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尤其艰巨。
    在工程建设需求模式不断变化,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,新型服务模式、先进组织管理手段不断出现,科技进步提供的可能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,建筑业要完成转型升级的任务,必须借助现代经济、产业、科技提供的发展可能性,实现建筑业与重要产业和生产要素的融合发展。
    实现建筑企业与资本的融合
    建筑产品同土地相结合,并具有持久的生产、服务、居住等功能,是增值空间巨大的固定资产。传统建筑业本质上属于来料加工产业,没有融资渠道,不具备资本运营能力,不具备投资能力,建筑产品的增值部分大多为投资者享有,产业盈利模式主要基于劳动要素投入。这也是建筑业运作资金规模大,产值利润率低于大多数产业的主要原因。
    建筑企业有机地融合建造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,可以带动整个建筑产业盈利模式“升级换代”。建筑企业将从被动的施工承包商向主动的工程开发建造商转变,并较多或持久地得到建筑产品的增值收益;通过资本与建造能力的结合,可以延伸建造前后端产业链,拓展资金、智力、技术密集的咨询服务业务、技术研发应用业务,拓展业务范围,打开利润空间;通过与资本的结合,可以积聚金融、商贸、科技等高端人才,提升产业层次,转变服务方式,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增值服务。
    建筑企业与资本结合,应当更多地在高资质等级的综合性大型施工企业实现。具有资本运作能力,也应当是这些企业的一个必备特征。增强企业资本运作能力,可以通过上市、与金融企业的战略性合作、自有资本的集中运作、调动和运用社会资本等方式实现。目前,一些企业已经迈出了与资本结合的步伐,仅深沪两市建筑业上市公司已达到54家。这此企业发展空间扩大,经营层次提高,效益显著改善,升级效果明显。
    实现建筑业与制造业的融合
    近年来,制造业与建筑业的联系更加紧密。制造商为建筑业提供适合市场需求的墙体、保温、给排水、防水、空调、厨卫等产品。材料厂商在制造生产相关产品的同时,通过装配安装进入建造直至装饰装修、维护的全过程。建筑业的持续发展,也带动了以工程建造为主的制造业不断发展。例如,钢结构制造商增多,营业规模持续扩大,基于建造的专业供应商发展势头强劲。拥有制造基地的装饰装修企业采用后台制造、前台安装的建造方式,迅速发展成为行业龙头。
    在这一趋势下,建筑业也越来越向着建造组织者方向发展。这一现象反映了工程建设领域不可遏制工业化潮流。而且,这一潮流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工业化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。新时期.支撑工业化的产品更加丰富多样,制造柔性大大增强,新材料的研发使工业化本身变化加快。建造方式创新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,可以通过研究成熟的工业化产品、部件和建造方法,制订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的工业化标准,推荐经技术、产品整合的工业化建造方案,鼓励建设菜单式精装修住宅,准予具有结构制造装配能力的制造厂商获得工程承包资格等方式,促进建筑业与制造业进一步融合。
    实现建筑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
   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“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”的思想,完全适用于建筑业。信息技术不仅为建造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,而且对于改善建筑业的薄弱环节——企业管理、项目管理,乃至政府部门质量、安全、市场行为管理方面,都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。
   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,将大大改善企业管理水平,提高企业、项目运行效率。例如,可以改造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,实现建造过程处处留痕,并落实相关责任,实现工程项目的远距离控制,减少审批、决策环节的人为因素干扰。实现重要程序自动控制等。信息技术在政府电子政务方面的运用,将改变监管方法,促进政府职能发生大的转变。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服务效率。
    实现建造过程各环节和专业的融合
    受我国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,建筑企业营业范围与政府职能相对应,功能单一,建筑产品形成的统一过程被人为割裂,设计、施工、采购、造价控制等建造环节彼此分离,缺乏围绕产品的全过程优化整合,更缺乏对于建筑产品全使用寿命周期的综合经济社会成本考量。
    建造环节融合所带来的设计方案的优化、建造成本的节约、工期的缩短、效益的增加已经为众多工程项目实践所证实,也是我们必须学习的先进国际工程组织模式。实现建造过程不同环节的融合,业主发挥着主导作用,工程总承包方是良好的运作平台。实现建造过程不同环节的融合,需要企业在项目组织管理上进行创新,解决融合的方式、程序、方案、决策机制等问题,以建设目标为纲优化项目组织设计,进行建筑产品的功能、成本、品质、运行的统筹。需要指出的是,近些年,在市场准入政策的引导下,高资质等级企业走向设计、施工的一体化发展,但不少企业仅仅实现了不同类型企业的同体化,并未真正实现在工程项目上的融合。只有深入研究探索,不断增强项目组织能力,才能使建造过程不同环节和专业达到相互参与,深度互动,协同推进,整体优化的功效。
    实现资质等级企业承包领域和经营功能的融合
    国际惯例和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实践都已经表明,处于建筑业顶尖位置的工程承包企业必须突破单一领域、单一施工的业态,具备工业与民用建筑、土木工程等多领域的承包能力,实现投资开发与建造的一体化,从仅具有单一的施工功能发展为具有资本运作、专业风险控制、技术研发咨询等综合经营功能的企业。这部分企业在建筑业中虽然所占比例不高,但在整个产业中发挥着龙头骨干作用。
    实现中、小企业专业化及与总包协作的融合
    长期以来,层层转包现象与建筑业如影随形,防范治理困难重重。名义上的总分包关系为层层转包关系。转包使得建设资金被层层剥皮,建设工程的名义投入被放大,落实到工程上的投入则大大减少,直接危害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。层层转包还使工程的最后完成责任落到劳务企业甚至包工队身上,超越了劳务分包企业的承包范围,将建造过程中的诸多风险不合理地转移至劳务企业。
    要将层层转包转变为基于专业基础的总分包,需要从多方面入手:一是给予投资方相关工程总分包情况的知情权和控制权,在一级发包承包签订合同时就予以控制。二是增强总承包单位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,无论怎样分包,总包企业都是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。同时应要求总包企业有自己的项目管理标准,同一企业承包的所有工程的现场必须照同一标准管理,以此避免企业资质等级与现场管理水平不一致情况发生,也借此有效遏制转包、挂靠等行为。三是制订低门槛、易注册、轻税负、多支持的市场准入政策和财税政策,鼓励中、小、微型建筑企业发展,促使其从体制外转向体制内,从实际上的一般工程施工承包转向专门工种、专门工序、小型、零散工程承包。四是促进劳务作业人员职业化发展,根据建筑业生产规模弹性较大的特点,加大建筑劳务作业人员个人的职业技术能力认证,允许劳务作业人员带着职业身份流动.允许就业中断与接续。五是改变建设工程不得二次分包的规定,鼓励专业化分包。六是鼓励中、小、微型建筑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先进工具,提高效率和效益。通过上述措施,促进不同规模建筑企业形成基于专业化的健康的总分包关系。
    融合的本质是摈弃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,恢复工程建设客观存在的内在联系。融合的目标是在现有条件下改造传统建筑业,融合的基础是专业化,专业化程序越高越有利于产业融合。同时,建筑业的融合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,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的精神,进行工程建设和建筑业管理制度创新,为企业融合发展创造条件。(作者: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)

 

主办单位:南京建筑业协会   备案序号:苏ICP备10205300号-1
电话(TEL):025-84592563  传真(FAX):025-84592563
邮 编(Mail): 210014  地址(address):南京市秦淮区石杨路116号江苏省住建大厦A座7楼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