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内信息
首页 -> 业内信息

控制施工扬尘 呵护碧野蓝天

发布时间:2013-11-25 浏览次数:3296

 

控制施工扬尘 呵护碧野蓝天

浦口区建筑业协会
浦口区老科协住建分会

    2013年初的一场霾,好大一场霾,席卷了整个中国东部地区,在十几个省、市徘徊了近一周,不仅牵动了中国人的心,也引起世界的关注。耶鲁大学编撰的环境表现指数2012年最新数据,中国在132个国家的空气质量排行中名列第128位,仅强于巴基斯坦、尼泊尔、孟加拉国和印度。这一评比按过去一年的变化趋势,中国得分仅为-2.5,表明过去十年中国的空气质量呈恶化的趋势。就南京而言,也连续数年没有实现“蓝天计划”。
    大的环境是这样,浦口的小环境又如何?浦口区素有“南京后花园”之称,在南京市总体建设蓝图中是作为“依山傍水宜居”来定位规划的。但作为浦口人,大家都感到近年来浦口的天不是那么蓝、山也没有过去青了。据南京环境监测报告,仅2013年头四个月,浦口区的空气质量排在全市倒数位置。实在令人吃惊,令人叹息。
    是谁“偷”走了我们的蓝天碧野?上半年我们住建分会和区建筑业协会联手,进行了系统调研。区环保局副局长王卫介绍说,工业排放、汽车尾气、建筑扬尘、资源过度开发、植被破坏以及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都是形成阴霾天气的罪魁祸首,这其中就我区而言,施工扬尘的“贡献率”接近50%。据了解,目前我区在建的工程近千项,其中既有房产开发、工业园区、浦口新城建设,也有市政、道路、地铁施工,用老百姓的话说,整个浦口就是一个“大工地”。城市建设和扬尘污染有着必然的联系,如何走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的路子,调查中我们走访了住建、建工、环保等政府职能部门,实地查看了多个建筑工地,对施工扬尘问题进行深入调研。
    在政府层面,区政府早就成立了以区长牵头的、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“扬尘办”,并出台了相应的扬尘管理办法;区环保局常年坚持环境监测,不断加强施工工地巡查监管,又开征了扬尘费,用经济手段管控施工扬尘;区建工局积极倡导和推进以“四节一环保”(节能、节水、节材、节地和环境保护)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施工,把绿色施工与安全监管、创建文明工地结合起来,主动与环保、城管部门实行机制联动,取得较好成效。调研中我们看到,绝大多数工地实行了封闭化施工,现场地面硬化,车辆进出冲洗,工地定期洒水,建材、设备、裸土覆盖。当然也不是所有工地都做到位,仍有个别工地存在泥土裸露、场地硬化不符要求、车辆冲洗不彻底,甚至有高空抛洒建筑垃圾的现象。
    离开房建施工工地,来到市政道路施工现场。目前浦口在建道路工程大小有几十条,仅江浦街道城区及周边就有浦珠公路、浦乌公路、花卉大道、滨江大道等。对道路工程的第一印象是“满目黄土、尘土飞扬”,施工围挡不到位,裸土覆盖仅“意思”;改建道路,围挡是难题,一边施工,一边通行,扬尘贯穿整个工期;维修道路,渣土建材随意堆放,无遮盖措施,扬尘随风而起。据相关部门反映,控制市政、道路工程施工扬尘存在主客观两大难题,值得研究。客观上,战线长、摊子大,玩的本来就是灰和土(现场拌灰土和土方的开挖、转运),要求裸土覆盖和正常施工本身就是一对矛盾;主观上,目前我区市政、道路工程分属交通、建设、镇街、开发区、城建平台、地铁等不同部门管理,有的还直属市里单位直管。千军万马齐上阵,“九龙治水不为水”。大家都说要控制扬尘,大家都在抢进度,作为区级“控尘”主管的住建局、环保局只能鞭长莫及,望“尘”兴叹。
    制造施工扬尘的还有两个重要源头。一是渣土车运输问题,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称为“红旋风”的重型卡车,过去只在矿山、大型水利工程见到,而今我区已有上百辆,其巨大的轰鸣声和挟风而起的尘土,往往令市民退避三舍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,抛洒滴漏虽有所控制,但仍有部分车辆缺少蓬盖,超载超速行驶,让市民头疼不已,尤其是沿街的住户,为了防尘防噪,不仅不敢开窗透气,更不敢将衣物挂到窗外晾晒;二是砂石开采、运输问题。开山采石中的爆破、粉碎、筛选、运输等环节都能产生大量扬尘。
    既然施工扬尘是大气污染的祸首,调研中,大家集思广议,纷纷为“控尘”支招献策。
    1、提高认识,重在行动。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,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并列的高度,描绘出“美丽中国”、“幸福中国”的生态文明建设愿景。如何实现这一美好愿景?加快发展、壮大经济是本,保护生态、美化环境是根,二者不可偏废。单就城市建设看,建筑施工极易产生扬尘污染,却又不能因为扬尘问题止步城市建设。眼下的浦口,为迎接“两会”(亚青会和青奥会),为实现江北新城梦,展开了大规模城市建设、改造,这些都是“必须的”。但由此产生的扬尘污染问题也不可小覻,否则老百姓会“吃肉骂娘”的。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去做?别以为机构有了、法规定了、文件发了,就可高枕无忧了。重在抓执行、强监管、见行动。首先,“九龙治水不为水”的局面必须改变,不管什么工程,只要在浦口的工地,扬尘问题必须服从属地管理,接受区建工、住建、环保部门的督查,不能以任何借口谋求例外和照顾;其次,政府工程要率先垂范,看好自己的门,管住自己的“尘”。调查中,大家一致感到,在控制施工扬尘方面,市政、道路工程要差于房建工程,可以说是施工扬尘的主要源头。而这些市政、道路工程都是政府的重点工程。市政、道路工程面广线长,有其施工的特殊性,但对施工扬尘也不能放任自“扬”。政府管好自己工程的扬尘问题,就能为全区所有工地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;第三,充分发挥“扬尘办”的职能作用。区“扬尘办”的成员单位环保、城管、住建、建工、交通等部门,都具有明确的职能和工作分工。但不能是“松散型”的班子,更不应成为“聋子的耳朵”,要在其统一协调指挥下,充分运用各自的职能和执法手段,把好建筑市场准入关,加大施工阶段巡查执法力度,促进绿色施工水平的提高。
    2、实行绿色施工,管住施工扬尘。什么是绿色施工?根据建设部颁发的《绿色施工导则》、《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》定义: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,在保证质量、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,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,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,实现四节一环保。根据住建部的要求,2012年省住建厅下《关于开展江苏省绿色施工工程创建活动的通知》,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绿色施工工程创建活动。我区特级企业—江苏双楼集团率先行动,该企业被评为“江苏省绿色施工先进集体”,其承建的省质监大厦并被省、市住建部门指定为绿色施工、工程质量、文明工地观摩学习现场。今年他们还将再创四个绿色施工示范工程,其中包括位于浦口高新区的爱新诺研发中心和浦东大厦。调研中,我们实地考察了省质监大厦工地,该工程为一幢高层建筑,现场十分窄小,处置却十分有方,办公场所、施工场地、建材加工贮放、生活区域都安排得井井有条。基坑覆盖了防尘网,路面进行了硬质化,工地没有一寸裸露的泥土。工程全部采用预拌砼和预拌砂浆,车辆进出都必须在自动冲洗台上清洗。工地负责人说:这都是按照“四节一环保”的绿色施工要求去做的。可以相信,如果每个施工企业,每个工程都像双楼集团这样实实在在地实行绿色施工,就铲除了扬尘源头,牵住了控制扬尘的“牛鼻子“。
    根据工程特点,对于绿色施工难度较大的市政、道路工程也不是无计可施。例如在土方施工阶段,弃土堆放或种草、或覆盖、或洒水,不能长时间裸露;尽量减少余土外运,一定要外运的,车辆装载不宜过满,车箱要求全覆盖,防止抛洒滴漏;渣土车驶出工地前要彻底冲洗,防止拖泥带水。一旦发生,坚持谁污染谁负责,及时清扫。这方面地铁十号线施工工程做得就比较好。他们能做到的,其他工程也应该做到,关键是事在人为;道路施工中的二灰结石要实行工厂化生产,淘汰现场拌合工法。用于软基处理的二灰拌合要及时喷雾洒水,打堆后的灰土要及时覆盖,防止尘土随风飞扬。
    3、强化城市管理,治理施工扬尘。虽说措施到位,“控尘”有方,但百密尚有一疏,加上其他因素,扬尘污染仍将难以彻底控制。怎么办?这就要加大城市管理力度,在扬尘的“下游”进行围阻。一是严格执行规划,尽量避免城市道路“拉链式”的重复开挖,切忌年年翻建,年年出新;二是做好城市绿化,把城市的裸土面积和垃圾暴露面积减少到最低限度;三是严格控制渣土车入城和行车速度,杜绝车行风卷满街灰的景象;四是及时清扫城区道路的浮尘、垃圾,尤其对背街小巷不留死角;五是增加洒水车的洒水频率,在晴热干旱的天气里,洒水不应该是“蜻蜓点水”,做做样子。要适当增加次数,洒水的道路也不能仅仅是城区主干道,要洒遍主次干道和城区外围的交通干道,让路面保持一定湿度,抑制尘土飞扬。
    4、严格执法检查,收好用好“扬尘费”。控制施工扬尘,保护生态环境,各级领导不可谓不重视,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可谓不多,但效果仍然不尽人意,可见正面倡导还觉乏力。治乱必用重典。要加大对违法施工查处力度,及时发现扬尘制造源头,严处野蛮施工行为。建议效仿交管部门对违法行车采取记分加罚款的做法,在加重经济处罚的同时,采取记分制,累计达到一定记分后,进入施工企业“黑名单”,轻则限制其在区建筑市场的任何活动,重则取消或降低企业施工资质,提高违法成本,让其知法守法。
    收好用好扬尘费。据了解,我区从2011年下半年就开始征收0.24元/㎡·月的建筑施工扬尘费,按照我区建设规模,一年下来收费不在小数。运用经济手段控制施工扬尘无可厚非,应当继续坚持。问题是收费只是手段,管理才是目的,二者不能颠倒。怎样把收来的扬尘费用在管控、治理扬尘上,大有文章可做。建议建立三制:一是返还制。对坚持文明施工、有效控制扬尘的施工企业,全部返还或部分返还扬尘费,从而鼓励企业增加“控尘”投入;二是奖励制。对实行绿色施工,创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企业,在全额返还扬尘费的基础上,给予经济奖励,增加示范效果;三是“转移支付”制。对积存的扬尘费,可以通过财政拨付给城管部门,用于城市绿化和更新,添置城市保洁设施,增加城市管理手段,让扬尘费取之于“尘”,用之于“尘”。
    控制施工扬尘,呵护碧野蓝天,是政府的决心、是建设者的责任、更是市民的心愿。我们坚信,在区委、区政府的领导下,各职能主管、建设者以及普通市民,“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”,明天的浦口,天一定会更蓝,山一定会更绿,空气一定会更清新,秀山绿水宜居的城市梦一定能实现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〇一三年七月二日

主办单位:南京建筑业协会   备案序号:苏ICP备10205300号-1
电话(TEL):025-84592563  传真(FAX):025-84592563
邮 编(Mail): 210014  地址(address):南京市秦淮区石杨路116号江苏省住建大厦A座7楼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