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全国“两会”看建筑业改革转型新趋势 |
发布时间:2016-03-25 浏览次数:2839 |
从全国“两会”看建筑业改革转型新趋势 宋健 编者按: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,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已逐渐清晰。在新常态下,建筑业发展遇到了新瓶颈,2016年,行业发展形势如何、改革转型步伐有多快,或将决定“十三五”期间行业总体发展态势。全国“两会”,是探析这一趋势的绝佳“窗口”。 总体来看,会上,建筑业“惊喜不断”,从“工匠精神”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,到与建筑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府施政规划不断被提及,显然,国家对建筑业寄予了更深的厚望,但与此同时,行业改革转型的步伐也将更加沉重。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以及国家将“十八大”建成小康社会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蓝图转化为具体施政方案的盛会,全国“两会”每年都是建筑业关注的焦点。以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为高潮,2016年全国“两会”日前已胜利落下帷幕,而“两会”给建筑业带来的改革智慧,将持续影响行业的转型发展。 建筑业发展前景依然广阔
简政放权将“一以贯之”推进。李克强总理表示,简政放权必须一以贯之,哪里遇到问题、碰到阻力就要设法去解决,要用减政府权力的“痛”来换得企业、群众办事的“爽”。今年要下决心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,而且直接放给市场,即使是需要审批的也要简化手续。近年来,建筑业大力推行简政放权,行业监管方式的改变,带来了行业的重大变革。简政放权推向深入,将进一步为统一开放、竞争有序、诚信守法、监管有力的全国建筑市场体系的构建释放改革红利。 去产能、促发展、稳就业要平衡。李克强总理强调,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,改革和发展是不矛盾的。要在去产能、促发展、稳就业之间达到一个平衡,最终在去产能的过程中,实现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。2015年,建筑业增速、新签订单、新开工面积均遭遇新低,产能过剩现象突出,不走上转型升级道路,部分企业已很难摆脱瘦身、裁员的窘境。 从经济的视角来看,建筑业长远发展的前景依然广阔,但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新常态下,建筑业改革发展的路途依然漫长。行业同仁必须砥砺奋进、不忘初心,方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。 建筑业改革转型依然任重道远 在全国“两会”上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,直面敏感话题,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讨论。陈政高部长由“楼脆脆”、“楼倒倒”等现象引申到对工程质量的治理举措、由绿色建筑的发展延伸到对装配式建筑推广的呼吁,正与会上委员和代表们关注的热点话题相契合。 会上,围绕建筑业,委员和代表们提出了诸多问题,并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。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,有健全地下综合管廊定价机制、分类减量破解“垃圾围村”、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管理立法和为PPP立法等建议;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方面,有尽快修订《建筑法》、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、打造“工匠精神”和为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司法服务等呼吁;在建筑业农民工管理方面,有免费为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、完善农民工工资清欠“路线图”、立法保障农民工安全教育等意见。这些建议的提出、被采纳,将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扫清障碍。
现实困境滞阻行业转型步伐。建筑业利润率普遍偏低,但拖欠工程款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。最低价中标制度的施行,导致行业利润率偏低,同时行业拖欠工程款现象盛行,企业发展举步维艰,这是建筑工程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。建筑业“营改增”试点在即,11%的增值税税率,或将成为压垮行业的“最后一根稻草”。 |